bet356的官方网站中文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浙ICP备13019429号-1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对于稳定民营经济预期、增强其长期发展信心至关重要。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在纵深推进,我国公平竞争环境总体上是好的。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落实公平竞争政策仍不到位,“要优惠不如给机会,求照顾不如要公平,等扶持不如靠法律”,依然是许多民营企业家的期盼和心声。在《求是》杂志新近刊发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中,总书记明确要求“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等,阐明了今后政策的关键着力点。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让民营经济在更加公平、竞争有序的环境中加快发展壮大。
市场准入是参与竞争的起点。如果准入环节存在壁垒或隐性限制,公平竞争就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破除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就是要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阐明了公平准入对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从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开通运营,到江苏徐圩一期、浙江三澳二期等民间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落地开工,我国持续放宽和畅通民营企业准入,民营企业参与重点行业和领域竞争性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要看到,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隐性壁垒尚未完全打破。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今年4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发布,不仅事项数量由上一版117项缩减到106项,而且对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作出明确安排,让“非禁即入”更好落地生根。要全面落实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要素配置是实现公平竞争的关键。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人才、技术、数据、土地等,是价值创造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投入。如果企业在获取生产要素时面临不合理的高门槛或成本,便会导致竞争劣势。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人力资源、土地供应等方面的保障不断强化,但仍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受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比较突出;受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社会保险关系跨省转移接续等方面堵点制约,人才向民营企业流动渠道还不够通畅;等等。要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大信贷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在制定实施政府资金安排、土地供应、排污指标、公共数据开放、资质许可、标准制定、项目申报、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时,平等对待民营经济组织。
监管执法是维护公平竞争的手段。只有不断规范监管执法工作,提升监管法治化水平,才能更好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一些领域和地方滥用行政裁量权、执法不公正甚至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问题,侵害了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发展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既突出了“合法权益”,又强调了“依法保护”,含义很深,针对性很强。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到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就是要更好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要针对行政裁量权过大导致的小过重罚等问题,尽快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的相关制度与规定。对利用行政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为经济利益等目的滥用职权实施异地执法的问题,必须及时依法严肃处理、形成有效震慑,让企业放心干事、安心发展。